菜市场需不需要
华丽的装修
最近有一位公众号粉丝问了个问题:那些装修好看农贸市场,久而久之,消费者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呢?
答案是肯定的。人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不仅对物,对人也一样,无论是多美的姑娘,多帅的小伙,时间长了,就不再有视觉美的喜悦,而更加敏感内在的体贴和真善美。
既是如此,那么对于新建的农贸市场来说,靠美感取胜只是暂时的,能让市场长久的还是内在的运营管理。
所以,当被问及农贸市场装修设计是否值得花重金投入?我们认为,还是要做权衡。毕竟农贸市场要设计美感,是需要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以及高昂的设计成本的,而且市场颜值能带来怎样的营业效果,还说不定。
在整个实体业态中,我们不难发现的是,许许多多门面清新,甚至华丽高档的装修,并没有成为吸引顾客的亮点,反而门可罗雀。特别是一些民生性的刚需产品实体店,华丽的装修反而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
高档铸造了高门槛,给人一种感觉是,不够亲民,不够接地气。
有个新建的菜市场,装修前卫、高大上,非常吸引眼球。不到一年的时间空摊率过半。采访附近买菜的路人是这样说的:市场刚开业还来走走,但是菜价比别的菜场贵了一些,虽然贵的不多,但是,一日三餐每天都要买的,算下来也不少。
其实,每个小老百姓内心都藏着一把活算盘,一日三餐,在总开支中,可不是小数目。普遍来说,家庭每餐消耗食材平均单价在20-50元之间,如果一餐可以省3-5元,那么一日三餐可以省9-15元,一个月可以省下270-450元。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买菜主力群体老年人来说,有可能是他们一个月衣鞋置换、电话费、水电费、煤气费的总和了。
如果这些日常开销都可以从选择物美价廉的菜场上来省,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愿意牺牲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满足自己的经济实惠需求,哪怕舍近求远,环境还不好。
对于市场来说,损失了一个客人就意味着每天损失了一个客人的一日三餐的食材盈利,假如说,一个顾客一天可以给市场带来5-10元的毛利,那么一个月就是150-300的毛利。
社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漂亮的泡沫,容易高估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
事实上,国人的延续至今的食材消费仍然是追求价廉物美,为此,打造适应现阶段民情的市场(价廉质优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与其用装修来增加项目的经营底气,不如控制造价成本,让利商户和消费者。哪怕周边冒出小菜场等竞争对手,也不用担心市场被蚕食的窘困之境。
控制装修成本
如何提高市场美感
那么,控制装修成本,是不是就等于说完全不需要考虑市场审美?答案是否定的。关于如何提高市场美感,以下建议可以供大家作参考:
1.装修设计以简约为主,一来节省造价,二来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简约设计可以把人们的眼球吸引到商品上面,让食材成为真正的主角。
2.对留白的市场空间进行定期装点。例如,母亲节、父亲节等各类主题节日,可以悬挂审美设计海报,或表达情谊祝愿,或宣传市场活动,内容灵活,将审美需求转移到可变的艺术性物料当中。
3.引进不同主题的艺术形式,让菜场成为变成孕育艺术的海洋。一个向民间输出艺术审美的流量窗口。与艺术机构合作,来填充审美内容,利用市场的高流量,还可以变现(比如收取一定的合作经费、租赁推广经费等),一举两得。
4.打造市场的软实力(细致的服务、诚信经营、食品安全等形象树立),体现市场的内在美。真正的美,是从气质和内在透出来的,菜场也是一样,外在的形象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因着内在底蕴的不断打磨和益民机制的内核,让人们觉得身边的菜场可爱,具有人格层面的精神美感。
旅游型市场及
高档菜场打造思路
旅游型市场多位于游客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打造,这类市场比较特殊,在前期的装修上需要不断打磨艺术审美设计,融合属地文化和地方博物志,让游客感受一方水土的在地文化。
但是无论设计如何,依旧还是要回归到以商品交易为核心,在商品特色上下苦功夫,引发游客们的新鲜感,并且愿意在菜市场里为当地特色商品买单,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和口碑,成为旅游必去打卡地。
还有,成熟的高档小区的菜场要不要花大成本进行装修设计?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顾客群:他们大多对价格不敏感,更注重食材品质,在购物体验方面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高档的装修设计对他们可以产生持久的好印象,但是相对来说,食材的安全、健康才是他们首要关注的重点,因此定位安全品质食材尤为重要。
另外,配套设施方面,如果市场可以提供母婴室、休息厅、插画烹饪培训室等等满足他们的消费体验,市场从服务范围和商品打造两个方面做了最大限度的完善,这也许是高档住宅区菜市场打造的正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