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农贸市场设计案例:赶集文化的传承,马路市场的最终归宿!
更新时间:2023-09-13

自90年代初,中国就掀起了一股旧城改造的热潮,以“马路市场”乱象丛生的乡镇农贸市场和传统大棚市场为主的旧市场大刀阔斧地进行整改,但许多市场却走入了误区,虽然实现了硬件上的全面升级、变得更“新鲜”更“时髦”,但是却忽略了菜市场最核心的部分——“烟火气”。

菜市场想要获得长久的“好生意”,在改造升级时对市场进行准确的定位是很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市场当地的风土人情、居住区居民的年龄分布、性别比等信息,才能打造出更符合当地城市风貌的菜市场。


农贸市场设计案例——牧屿农贸市场设计-杭州一鸿农贸市场设计院


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牧屿市场为例,这是典型的老旧钢棚农贸市场设计案例,而且这里仍旧保留着传统的赶集形式,在经年累月中形成了固定的赶集日,这就使得市场外围改造升级前有着规模不小的马路市场,马路上交通拥堵、垃圾满地、环境糟糕。因此,规划全新的改造设计方案时,新市场在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经营户的实用便捷性的同时,还考虑到了地对“马路市场”的归纳、整治。

由于牧屿市场的赶集文化由来已久,马路市场经营户众多和商品种类庞杂,全部安置进市场内部显然不现实。因此,本农贸市场设计案例对马路集市进行保留,对市集业态进行归类,安置部分在市场北面市集安置点,各商户可以合理有序的经营,做到不超摊,垃圾合理收纳清理,实现路面整洁,交通顺畅。


农贸市场设计案例——牧屿农贸市场设计-杭州一鸿农贸市场设计院


菜市场以其特有的社区属性服务于大众,赶集文化的保留也是对市场社交属性的一种强化,每月赶集日进行集市文化布置,吸引年轻人来逛市,发挥其社会功用,这不仅可以聚拢农贸市场的年轻人气,也让周边社区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市场交易中来,从而让市场更有逛头。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贸市场已经成为现代农产品零售的主要渠道,但随着目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运用不难看出,传统市场因为信息化程度低造成的管理机制落后的缺点就尤为明显,既是目前经过多轮升级改造,许多农贸市场设计案例已经越发智慧化、数字化,但是农贸市场的未来发展仍有许多路要走。

浙公网安备12008700号     Copyright@2020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